首页 > 资讯 > 外贸 > 进出口信息 > 正文 
 
  纺织品出口:小标识大问题
2014-06-07
分享至:
  近日,无锡检验检疫人员在出口服装、纺织品检验监管工作中,查出5批标识查验不合格。其中2批出口服装所挂的吊牌标签混纺成分比例严重不合格,1批出口毛毯的标签重量和实际重量不符,1批出口毛毯的标签重量和合同要求不符。1批纺织品印染布,其棉、锦混纺成分比例达不到合同规定要求。检验检疫人员按照《出口纺织品标识查验管理规定》的规定,要求相关企业进行了整改,避免了贸易摩擦的发生。

  分析出现上述标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企业自身缺乏原料验收把关设备、人员及技术,检验验收环节控制不严。二是出口服装贸易形式多样,来料加工、进料加工、定牌加工等多种贸易形式极易造成成分标注不符等不合格现象。三是企业及客户对国内外纺织服装技术法规特别是输入国或地区有关纺织品和服装安全、卫生和防欺诈项目的法规、法令不了解、不熟悉。

  对此,检验检疫部门提出以下建议:一是企业应在产品投产前将原辅材料送CNAL认可的实验室按照相关法规、标准要求进行安全、环保、健康、防欺诈等项目的检测,从源头上把好产品质量关。二是要选择信誉度较高、管理较完善的原料供应商,必要时要求供应商提供所购原料的检测报告以供审核。三是企业在签订进料合同时,应在质量条款中注明面料质量符合进口国的标准和客户要求,以规避外贸风险。四是要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出口纺织品的检验中要确保标签、商标、产地、成分等标识的规范、科学、真实。

  我国有些出口纺织品服装的标签、商标、产地、成分等标识的不规范、不科学、不真实,影响和制约了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有的已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了损失,影响了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的信誉,成为国外限制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理由,因此,检验检疫部门也应该进一步加强纺织品标识查验工作,防止进出口欺诈行为发生。

(中国质量新闻网)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2025贺图.jpg
纺织经济信息网祝您20
2024关键词.jpg
【专题】2024年纺织服
360.jpg
【专题】第一届中国纺
sy1.jpg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
1.jpg
守正创新荣膺担当,中
360.png
聚焦羽绒服主业 波司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开云注册登录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

Baidu
map